查看原文
其他

认识自我的方法

崔淼 淼思秒行
2024-09-21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。

苏格拉底说:“要认识你自己”。

我们是要了解自己,但我们了解自己吗?

如果你曾看过上个世纪早些时候的影视作品,可能会见过油灯,虽然照亮了房间,但油灯下的一圈却因为托盘而无法被光线照亮。这就是俗话说的“灯下黑”。

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与外界接触,观察别人,甚至管理他人,但用来审视自己、管理自己的时间却很少,这算不算是“灯下黑”呢?

每当我们遇到问题,很可能会先找他人的问题,找客观原因,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行为,有时即便反思了,也可能不够深刻,避重就轻,这似乎就是人的局限性。

那我们应该如何打破这些局限,更客观的了解自己,更好的与自己、与外界交互呢?

1.认识盲目的自我

我在上一篇《内视自己》中,提到了一个用二维四象限描述“自己”的方法(乔韩窗口理论),其中一个象限是,“别人知道,你却不知道的自己”。

你也许会觉得,怎么可能有人比我还了解自己呢?有怀疑是正常的,但请你不用担心,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“盲目的自我”。

那如何了解这部分“盲目的自我”呢?

你可以在父母和亲朋中做一个小调研,让他们用3个关键字评价你。也许调研回来的关键字就已经够你惊叹一阵子了。

更进一步,你可以让他们用文字描述你的特征(最好是背靠背的),内容包括三个优点,三个缺点,而且尽量写出具体事项和情境。通过分析这些描述和事例,你获得的对自己的认识,一定会令你更惊奇。

2.认识未知的自我

二维四象限中,有一个“自己不知道,别人也不知道的自我”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认识未知的自我,比如,MBTI测试。

MBTI测试,用来测试人的性格特征,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测试工具之一。这是一对母女根据大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,经过20多年的摸索总结而成,这个测试第一次推出是1942年,到目前为止已经升级了十几个版本。

根据类型理论,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有一个性格偏好,这个偏好可以体现在四个维度上:

外向(E)或内向(I)

感觉(S)或直觉(N)

思考(T)或情感(F)

判断(J)或感知(P)

第一组偏好关注你从哪里获得精力——从自身以外(外向型E),还是从自身内部(内向型I)。

第二组偏好关注你如何搜索外界的信息——直陈性的、有序的(感觉性S),还是比喻性的、随机的(直觉性N)。

第三组偏好涉及你喜欢如何作出决定——客观的、不涉人情的(思考型T),还是主管的、顾念人情的(情感型F)。

最后一组偏好关注你每天的生活方式——你喜欢事先决定、照计划过得井井有条(判断型J),还是宁愿灵活应变、在生活中顺其自然(感知型P)。

这些性格偏好构成了16种不同的性格类型,你我都属于其中之一。

我在这里要跟你分享的是:

①由于偏好的存在,人们总是有意无意的运用这些偏好,并在这些偏好的领域中,培养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。比如你有运动天赋,有歌唱天赋,那么你很可能会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。

②优秀的人发展得越好,就越能够在掌握偏好领域能力的基础上,不断刻意练习那些非偏好领域的能力和特质。这是打造多维竞争力的魅力所在。

③非偏好的特质不论怎么发展,并不能替代原始的偏好特质。这也反映出虽然我们的性格特征是动态变化的,但我们出生时的性格偏好是不会变的。

MBTI测试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尤其是认识那个未知的自我。

3.达克效应

除了盲目的自我、未知的自我之外,我们还有一个“已知的自我”(自己知道,别人也知道的自我;自己知道,别人却不知道的自我)。

但我要提示你的是,尽管在某个方面你自认为是“已知的自我”,但很遗憾,实际上在这个方面你依然有可能是“盲目的或未知的”。

在这里我要引出一个概念:达克效应。

达克效应,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我感觉良好,或者自视甚高。

能力越低的人,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过高的评价;而能力较高的人,则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。

为什么会出现达克效应呢?

①每一个人在自我评价的时候,首先调出来的是自我信息,也就是想“自己是什么标准”,然后再用自己的信息和标准作为基准去评判他人,评价“他人怎么样”。由于评判基准的不同,就容易产生出自己能力很强的错觉。

例如,在一组接受调查的人群中,有90%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是高于平均水平的……这个结果显然是有问题的,也证明了达克效应的存在,那些客观上低于平均驾驶水平的人,自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“高于”他人。实际上每个人认为的驾驶技术评判标准是不同的,有的人想要比较的是“快”,有的人要比较的是“稳”,有的人比较的是“安全”……

②另一个角度,每个人在自己相对比较低能的领域里,对别人能力的评判是缺少信息的,因为你能力低,就不容易了解比你能力高的人。

比如,我的棋艺在一个圈子内还算不错,但我只是业余水平,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很多业余的比赛圈子,还有很多专业选手。我毕竟没有和他们切磋过,也不知道他们的水平是如何的,导致我对自己棋艺评判的基准是有偏差的。

③还有一个角度,人们相互之间评价时,最容易唤起你比较的往往是你的长项,用你的长项去比较别人的短板,自然“显得”你比别人强。

但实际上,每个人都有N多可以比较的维度,有些感官上就能看出来的优点可能会显而易见,比如他身材很好,但还有很多深层次的方面你是无法了解的,比如他的数学好,逻辑思维能力更强……

我在得知“达克效应”这个概念后,觉得自己应该有一颗敬畏的心,至少不应盲目自信。

回顾

本文是利用乔韩窗口理论的方法,与你分享了从几个维度认识自我的方法:

在亲友中发放调研问卷,认识盲目的自我;

通过MBTI测试等方法,认识未知的自我;

理解达克效应,重新认识已知的自我。

时刻内视自己,努力认识自我,按老子的话说,至少我们具备了迈入“自知者明”行列的基础。

更进一步,认识自我,了解你和周围的人有怎样的不同,了解这些相同点和差异点,会使你了解与其他人关系在哪里和谐,在哪里产生摩擦,甚至帮助我们解决人际矛盾,提升影响力和更好的规划职业发展……

有这么多好处,我们何乐而不为呢?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淼思秒行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